今年以來,四家二線高檔品牌銷量增勢不減,前7月累計銷量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凱迪拉克增幅更是接近七成……然而,凱迪拉克和沃爾沃“以價換量”帶來高增長的同時,也為日后的長久發(fā)展埋下隱患。
捷豹路虎的穩(wěn)健增長多應歸功于國產化程度不斷提升;而“緊咬”捷豹路虎的雷克薩斯提車等待周期為兩個月,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求。

二線高檔車品牌中國市場銷量
國內高檔車市場歷來備受矚目,今年則更為惹人關注。一方面,整體車市低迷,高檔車市卻呈現(xiàn)逆勢增長態(tài)勢;另一方面,一直以來領跑高檔車市的奧迪受“再合資”影響,今年首月便被奔馳、寶馬一并超越,從而引發(fā)高檔車市場近30年來最大震動。
格局的改變,或意味著機會的來臨。這樣的機會,不僅針對奔馳、寶馬,對于正快速增長的二線高檔車品牌,也將同樣帶來歷史性變革。去年,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等二線高檔車品牌紛紛跨越或接近10萬輛銷量門檻,在向一線品牌靠攏的同時,也在不斷拉大著與其他三四線品牌之間的距離。
今年以來,這四家二線高檔品牌增勢不減,前7月累計銷量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凱迪拉克增幅更是接近七成,達到69.2%。然而,“‘以價換量’帶來高增長的同時,也為日后的長久發(fā)展埋下隱患”,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那么,這幾家頗具實力的二線高檔車品牌會不會改寫歷史呢?

凱迪拉克XT5
凱迪拉克、沃爾沃優(yōu)惠巨大 “低價換量”或埋隱患
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wǎng)記者走訪市場的情況來看,排名二線高檔第一及第四的凱迪拉克及沃爾沃均有著較大的市場優(yōu)惠。凱迪拉克部分車型優(yōu)惠后價格甚至接近普通品牌B級車型。
其中,凱迪拉克XTS優(yōu)惠幅度近10萬元;ATS-L和XT5的優(yōu)惠幅度分別在8萬和4.5萬元左右。而沃爾沃S90雖無現(xiàn)金優(yōu)惠,但可贈送4萬元禮包;此外,S60有著7萬元的現(xiàn)金優(yōu)惠;沃爾沃最暢銷車型——XC60則優(yōu)惠10萬元。
巨大優(yōu)惠之下,凱迪拉克今年增勢明顯,其7月在華銷量12006輛,同比增長37.1%,連續(xù)17個月保持兩位數(shù)增長;前7月,凱迪拉克在華累計銷量92363輛,同比增幅69.2%。

沃爾沃XC60
沃爾沃銷量雖不及其他三家品牌,但其累計銷量同比增幅卻是排在了第二位;7月當月增幅更是高居榜首。數(shù)據(jù)顯示,沃爾沃7月在華銷量9267輛,同比增長達到50.2%;前7月,其累計銷量為61181輛,同比增幅30.5%。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二線高檔品牌通過打“價格戰(zhàn)”,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銷量的增長,但“從長期來看,肯定會降低產品保值率,損害品牌的美譽度,最終將損害品牌價值”。
國產化持續(xù)推進 穩(wěn)健成長的捷豹路虎令人期待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捷豹路虎,其穩(wěn)健的增長多應歸功于國產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數(shù)據(jù)顯示,7月,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再次破萬,達11636輛,同比增長34%,連續(xù)第19個月實現(xiàn)銷量同比增長。1-7月,捷豹路虎在華累計銷量達78739輛,同比增長27%。

捷豹F-PACE
捷豹路虎方面表示,中國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國產車型捷豹XFL、路虎發(fā)現(xiàn)神行、路虎攬勝極光和捷豹F-PACE的強勁需求。7月,捷豹F-PACE及全新捷豹XFL共售出3519輛,同比增長73%。而路虎品牌依舊表現(xiàn)強勁,7月銷量同比增長22%,達8117輛。
7月,捷豹路虎首個海外發(fā)動機工廠在常熟投產。8月,捷豹路虎又面向經銷商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機制。此外,捷豹路虎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捷豹2018款XE、捷豹XEL、全新路虎攬勝星脈。
國產化不斷深入、積極加強廠商關系,加之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入華已7個年頭的捷豹路虎正持續(xù)爆發(fā)。在今年剩下的5個月時間里,捷豹路虎令人期待。
或成ES第一大市場 “精細化管理”能替代國產?
排名第三的雷克薩斯,7月及前7月銷量均“緊咬著”捷豹路虎。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7個月,雷克薩斯在華累計銷量71564輛,同比增長27%。7月當月,雷克薩斯銷量11053輛,同比增幅8.2%,這也是四家二線高檔品牌中,唯一一個同比增幅為個位數(shù)的品牌。

雷克薩斯ES
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薩斯當家車型ES今年1-7月累計銷量達31947輛,這也是該車型在中國銷量首次超越美國市場。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市場在全球地位不斷提升,體量不斷增大,其對于雷克薩斯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其ES車型在華銷量首超美國或預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雷克薩斯第一大市場。
然而,入華已超10年的雷克薩斯始終未能國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產品的生產成本、供貨周期等造成影響。目前,雷克薩斯在華提車等待周期為兩個月,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求。為此,雷克薩斯將引入名為SLIM的供需管理系統(tǒng),以控制成本縮短供貨周期。然而,僅憑“精細化管理”能否完全替代國產化優(yōu)勢,從而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高檔車市謀得發(fā)展,甚至是保住現(xiàn)有位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wǎng) 記者郭濤)
相關閱讀:
濤濤不絕:奧迪打響“收復之戰(zhàn)”ABB競爭進入相持階段
“產業(yè)規(guī)模論”之四:高檔車二線品牌的十萬輛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