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姜智文 陳佳琪)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質量部部長、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閆麗娟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yè)的創(chuàng)新成果可圈可點,但仍面臨管理不規(guī)范、沒有制定相應標準等問題。如果能把創(chuàng)新成果管理起來,并形成產業(yè)化的程度,相信必然會為國家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質量部部長、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閆麗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智文/攝
在過去的2018年,徐工集團營業(yè)收入再上千億臺階,產銷量同比增長45.2%,主要指標連續(xù)29年居行業(yè)第一,閆麗娟表示,徐工集團能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是遵循兩點: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則是國際化。
“我們企業(yè)做到現在靠的就是技術創(chuàng)新,技術突破的成果應用在產品上,這些產品走向世界各地,為我們的用戶和各大工程服務。我們不光為中國用戶服務,還為國際用戶服務,所以徐工集團成功的第二個途徑就是國際化。”閆麗娟解釋道。
在閆麗娟看來,科技創(chuàng)新需要團隊共同努力,同時還要潛下心去做技術的突破,技術突破后運用在產品上,使產品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服務。有了這樣的追求和想法,再結合自己所學的特長,以及專業(yè)領域的能力來實現突破即可。
而在國際化方面能取得成功,與強大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實力密不可分。據閆麗娟介紹,目前,徐工集團有37大產業(yè)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走向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全世界為各大工程服務。難能可貴的是,產品走出去的同時,中國品牌的技術和標準已經輸出到世界各地,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們在采購產品的同時,也將我們的產品標準當作當地的應用工程標準,相當于我們的標準也走出去了。
未來,徐工集團制定了在2020年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yè)前五強和2025年躋身前三強的目標!皬哪壳鞍l(fā)展的來看,徐工集團在技術突破和發(fā)展的程度,能夠支撐有質量有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主營業(yè)務,還是經濟效益,都能達成目標!遍Z麗娟自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