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東風汽車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東風汽車在2013年銷售汽車353.5萬輛,同比增長14.8%,繼續(xù)穩(wěn)居行業(yè)第二,其中全年東風自主品牌汽車銷售127.1萬輛,躍居行業(yè)第二,同比增長13.4%,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65.56萬輛,躍居行業(yè)第三,同比增長27.3%,而中重型商用車連續(xù)10年位居行業(yè)第一。數(shù)字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東風公司在2013年的良好表現(xiàn),在2014年新年伊始,東風公司也明確提出380萬輛的2014年銷售目標,。但是對于東風公司來說已經(jīng)到來的2014年并不輕松,一些根基方面的問題如品牌經(jīng)營、自主前景、合資公司方向等,如果不及時捋順,都是東風集團在2014年甚至之后快速發(fā)展的障礙,很顯然東風汽車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溝通會上東風汽車公司總經(jīng)理朱福壽,也向媒體透露出未來東風汽車發(fā)展方面和布局!
“東風”品牌究竟何解?
對于一個成立超過40年,中國第二長歷史的車企,再談品牌似乎有些多余。但是對于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當聽到“東風”二字的時候,往往會跟高速公路上日夜穿梭的重卡,或者三四線城市迎面看到的微面聯(lián)系到一起,很難講出這個品牌的內(nèi)涵、寓意或是傳遞出的一種精神。當東風做自主乘用車的時候,這種品牌方面的弱勢將會進一步被放大,一個沒有“故事”的車企,消費者接收到東風品牌印象只能通過路面上一個個掛著雙飛燕車標的車型,廉價、不上檔次,土氣...,顯然這會對他購買掛著東風標的自主轎車,是一種負面影響,而這些影響絕非簡單贊助NBA球賽,或者拉NBA球星站場所能彌補的。所以對于東風汽車來說,品牌這一課是必須要補上的。

關于品牌影響這方面,東風汽車在2014年將會推出實質(zhì)性的動作。實際上在2013年,東風汽車已經(jīng)開始進行一些鋪墊。東風汽車公司在在2013年提出了“東風化雨 潤澤四方”的履責理念。同期,東風公司面向社會發(fā)布了首個社會責任中期計劃——“潤”計劃。而在2014年,東風汽車將在上半年繼續(xù)通過品宣詮釋“潤”計劃,同時將東風汽車發(fā)展歷史進行梳理和總結,強化在品牌營銷方面對消費者傳播力。但是筆者認為,品牌傳播絕非一時之功,東風汽車在這方面還需做好持久戰(zhàn)的準備;另外“潤”雖與東風貼切,但是過于婉約和細膩,缺少一些大氣和檔次,既然上汽走的是豪華范兒,廣汽走的是技術流,一汽打的是溫情牌,那么東風不妨傳承品牌歷史,多體現(xiàn)出一些敢想敢為的沖勁兒!
東風自主轎車路在何方?
在2013年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65.56萬輛,這其中東風風神銷量超過8萬輛,東風風行銷量超過18萬輛,東風風度銷售3.2萬輛,啟辰品牌銷量超過10萬輛?梢钥闯鰧τ跂|風汽車來說,真正著力發(fā)展的乘用車品牌風神,在2013年與上汽、一汽和廣汽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在發(fā)展自主品牌轎車來說,廣汽、一汽、上汽、北汽,都找到了自己的路線或者增長點,但是東風風神旗下S60、H30和A60等,從產(chǎn)品設計、技術水平和營銷網(wǎng)絡,都沒有突出亮點,同時對于東風自主品牌來說,似乎也很少借助合資品牌外力,讓車型得到更好的包裝。

東風風神G29測試諜照

東風風神G29測試諜照
從車型類別上看,東風汽車是國內(nèi)所有汽車廠商里,僅有的兩個沒有SUV車型的汽車生產(chǎn)廠,因為嚴格來說景逸X5并不算是一款真正的SUV車型,而看著2013年中國各級別車型銷量排行,自主品牌就在SUV名單里最熱鬧,這對于東風汽車來說,是錯過何等良機。在溝通會上朱總表示,2014年東風將推出風神品牌首款SUV車型——目前代號G29,這款車型將在北京車展亮相,并在下半年正式上市。這款車型也有望成為東風自主品牌新的增長點。
對于東風汽車來說,品牌的高端化不僅需要理念宣傳,還需要產(chǎn)品支撐,如果旗下品牌都是7-8萬,甚至5-6萬元車型,再怎么拔高品牌的檔次也是妄談。而對于其他幾大集團自主品牌發(fā)展方式,都“不約而同”的從中級車做起,比如一汽奔騰B70,上汽榮威750,廣州傳祺GA5,雖然說這種方式未必一定正確,但是這種情況絕非偶然。關于這點,筆者曾經(jīng)跟某自主品牌進行過交流。其實對于自主品牌來說,未必希望通過生產(chǎn)中級車會帶來多少銷量,但是在生產(chǎn)、銷售中級車時,制定高的質(zhì)量把控標準、售后服務標準以及由此獲得的品牌形象,會對品牌塑造和產(chǎn)品向下延伸,帶來非常實用的指導意義和掌控力。
東風汽車中級車短板很快將被補齊,在2014年的北京車展上,東風汽車將帶來傳說已久的“東風1號”。代號為“東風1號”的項目在東風集團內(nèi)部頗為神秘。目前還沒有關于這款車型任何諜照曝出,只是有內(nèi)部人士的消息稱,PSA方面已同意向東風汽車有償轉讓旗下3號平臺(雪鐵龍C5、標致508技術平臺),支持東風自主品牌高端轎車的開發(fā),初步確定“東風1號”首款車型將基于PSA集團3號平臺打造,在東風乘用車公司生產(chǎn),車型排量為1.8T、2.0T和2.4L。而這也有可能是東風將打造高端品牌的信號。
東風合資車企落子何處?
作為中國合資車企最多的汽車集團,東風日產(chǎn)、東風本田、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裕隆、東風悅達起亞,這個陣容還在擴大,新簽約的東風雷諾,東風沃爾沃,未來英菲尼迪的國產(chǎn)也落在東風汽車。東風汽車合資這盤棋下的足夠大,但是地兒占滿了,在“請進來”的同時也要想想如何“走出去”,而不只是簡單的在集團銷量方面增加數(shù)字。
雖然現(xiàn)在與當初成立合資公司“用市場換技術”的目的漸行漸遠,但是作為國企車企,東風汽車有必要合資車企之初,就把未來的合作方式規(guī)劃好。這么多合資車企提供的技術平臺到優(yōu)秀人才,如何反哺東風自主車企才是關鍵。在東風汽車新的合資車企中,有兩個合資公司應該引起關注。
一個是東風汽車公司“聯(lián)姻”德國格特拉克國際公司,格特拉克國際公司的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變速箱獨立供應商,將與之攜手開發(fā)代表當今國際最先進技術的低扭矩雙離合器變速箱。自動變速箱已經(jīng)成為自主品牌發(fā)展最大瓶頸,看看吉利在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后,在市場上表現(xiàn)如魚得水。而其他自主品牌主要采用的是外購變速箱產(chǎn)品再做匹配,這跟專門為發(fā)動機開發(fā)新變速器相比,看似更快捷經(jīng)濟,但是在效果上差別巨大。最近某自主品牌臨時退市,據(jù)傳原因之一也是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的匹配問題,而匹配效果不好反應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油耗偏高,這在當今車市,這種問題幾乎是致命的。所以東風汽車在變速器方面成立合資公司布局,相信會在之后逐步顯示出效果。
另一個是東風汽車與沃爾沃集團正式簽定協(xié)議,共同生產(chǎn)中重型卡車。與以往在華成立對等股比合資公司不同的是,東風沃爾沃的合資雙方分別持有新公司55%:45%的股權。新合資公司將生產(chǎn)掛雙飛燕標識的東風品牌商用車。東風汽車目的很明顯為了走向全球市場。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可能需要更多這樣的合資,讓自己的品牌真正走出去,而不是僅僅成為代工廠掛外國車標僅在中國賺錢。